三川殿

「入廟看廟門,入厝看菜園」,中國人的習性,習慣把最美好的裝飾,擺在最前方。所以廟宇裝飾最華麗精彩之處,非三川殿莫屬了。在三川殿可欣賞到精雕細琢華麗無比的大木作、小木作、石雕、彩繪、剪黏、交趾陶等作品。

三川殿前步口之屋架,「假四垂」的上檐角柱落在步通的象座之上,象座除了承受角柱的重量之外,本身的精美雕琢也具有裝飾作用。在壽樑之上,中港間使用四組「溜金斗拱」,小港間各使用兩組,共八組「溜金斗拱」(臺灣師父亦稱扁擔拱),手以支持下檐的檐楹與假四垂之前檐。「溜金斗拱」之功用,為使內外兩根高低不同之楹條,利用槓桿原理,彼此牽制以保持穩定(楹條有如蹺蹺板上的兩個著力點而溜金斗拱即為槓桿)。

「彬師」在此斗拱以螭虎作表現,「螭虎拱」有的前瞻,有的回顧,顧盼之間,頗有神韻,螭虎頭頂住斗,力學與美學配合得宜。


三川殿內

步入三川殿內,因「升庵假四垂」中港間的屋架整個抬高,頓感空間寬廣,此乃是「升庵假四垂」的建築特色。三川殿架內,使用「二通二瓜」棟架,通樑用料飽滿,而大通上置金瓜形之「趖瓜筒」,壯碩非常。趖瓜之瓜爪向下包住大通,加強結構。趖瓜上置五斗,以架接「三架楹」。二通上置「趴瓜筒」,趴瓜上置四斗,以架接中脊楹。中脊彩繪太極八卦,太極八卦有驅邪鎮殿之象徵作用。點金柱為圓柱。檐柱則為八角柱。通往龍、虎殿的通道為磚砌「員光門」。


正殿

一般傳統建築三川殿和正殿的面寬及間數會相同,但「樂成宮」的正殿屋頂建「四垂雙層」(歇山重檐式),頂山兩側的屋頂山花以二列柱做支撐,開有三開間,致使正殿成為五開間。屋身只有前屋檐有施作「步口」,其餘三面屋檐均無施作「迴廊」,而以三面承重牆圍成屋身支撐下山之屋檐。外界將樂成宮正殿之列柱施作視為「增柱法」,實有待商榷,所謂增柱乃為原無須支撐的柱子,作列柱的增加才稱為增柱,然樂成宮正殿的列柱,均實際支撐「四垂雙層」的屋頂,實稱不上有何增減柱的問題。正殿屋身,為「承重牆式」與「疊斗式」之混合體,於中港間「四點金柱」置「三通五瓜」,並施作「偷心造斗拱」承接楹樑。大通上置「趖瓜筒」,二通與三通上置「趴瓜筒」,通樑用料厚實。由於正殿屋高,所以在「大通」下方再增加一「方通」,以加強其結構,「方通」上再置兩組雙層的「一抖三升斗拱」。「方通」之下置有一對「飛魚」插角,兩隻「飛魚」腳的造形截然不同,一隻是「飛翅」,另一隻卻是「龍爪」。在壽樑之上,施作三跳之「計心造斗拱」承接楹樑。


後殿

後殿之增建,緣於民國七十四年三月六日樂成宮第六屆董監事選舉產生後,眾董監事有鑒於土造左、右護龍已破舊不堪,急需整建。又香火日盛信眾劇增,後殿之增建有其迫切需求,乃決議籌募經費整建,並委託北市重耀建築師事務所依循法定原則及程序完成規劃設計。工程於民國七十七年八月動土開工,於民國八十年竣工。樂成宮原為兩落大厝口型四合院之建築格局,至今已築成三落大厝回字型四合院格局完整之寺廟建築。

後殿及左右護龍各為二層樓三開間鋼筋水泥結構建築,後殿一樓為聖父母殿,主祀媽祖父母積慶公及夫人,龍爿廳於民國九十五年十月二十日奉祀玄天上帝,虎爿廳於民國九十六年一月七日奉祀關聖帝君。二樓為玉皇殿主祀玉皇上帝及三官大帝,龍爿廳祀奉觀音菩薩,虎爿廳祀奉註生娘娘。

後殿雖為近代建築,然在裝飾工藝上,卻處處表現精湛,所有小木作結構均依古法以斗栱組砌而成,神龕雕龍畫棟,各堵齣頭、人物、坐騎、花鳥,鋪面合宜,雕工精緻,生動活潑。二樓玉皇殿藻井為樂成宮唯一有雕造藻井部分,玉皇廳的藻井乃為圓形造型,頂心明鏡再以捲螺形收尾,左右觀音菩薩及註生娘娘兩廳之藻井乃為方形造型,頂心明鏡同以方形收尾,三座藻井造型優美,為樂成宮小木作經典作品,值得一看。

彩繪匠師為新竹李登勝,玉皇殿因其神格為眾神至尊所以門神彩繪以道教位階高的護法神來施作,龍爿為道教護法神王天君善,虎爿為道教教主張天師道陵。雙面大壁堵龍爿彩繪荷塘清趣,虎爿彩繪問禮老子。

石作匠師為聶祥生,匠師的作品分佈全省,名聞遐邇的大甲鎮瀾宮便是其一。樂成宮整間作品均以青斗石雕作,龍柱雙龍盤柱,栩栩如生,門獅威猛,壁堵人物、坐騎、四腳花鳥、姿態生動。

屋頂的剪黏匠師為鄭勝台,其作品雖為玻璃剪黏,然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其與眾不同之處。

護龍各神明殿,為因應各方信眾虔誠信仰之需求,陸續增設。一樓虎爿護龍之太歲殿於民國九十一年二月四日開光安座。龍爿二樓護龍,第一殿文昌殿於民國八十八年一月開光安座,第二殿財神殿於民國九十四年一月二十八日開光安座,第三殿月老殿於民國九十五年一月十三日開光安座。各殿神龕之雕造均依傳統小木作之工法,斗、栱、榫、卯雕作組合。